在OKR制定过程中,围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。无论是团队OKR还是个人OKR,在制定完成后,都需要录人到一个公共的OKR IT平台中,供其他团队成员查阅和评论。
这一过程,和我们通常在微博上发布一篇文章、在微信里朋友圈里发一条信息、在贴吧里发一个帖子本质上是一样的。在公开场合发布信息意味着一种承诺,这一过程显著增强了员工对OKR的承诺感。
团队OKR初稿制定并录人OKRIT平台后,团队主管应发起围观请求,邀请所有相关团队成员就团队OKR发表意见,由于团队成员在OKR众筹过程中已经充分参与了团队OKR的制定,因此团队成员可能不会有太多异议。
此时团队主管应重点关注团队外部人员的意见,如有可能,应尽量确保每一个相关人都充分表达其意见,从而获得他们对本团队OKR的充分支持。
个人OKR同样如此,员工在完成个人OKR初稿制定并录人OKR IT平台后,也需要发起围观请求,邀请相关人就自己的OKR发表意见。在这一过程中,主管应当充分营造起一种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,鼓励所有团队成员相互评审和提意见,从而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。主管应当控制住自己迫不及待总是想第一个表达意见的冲动,尽可能地让下属先发表意见,自己最后评论。
否则,主管在评论后,其他团队成员如果有不同意见,就会迫于心理压力不愿再表达出来,从而错失机会。
在OKR开展之初,我们曾经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。虽然OKR公开了,但团队中很多OKR的浏览量只有个位数,并且除了主管和员工自己以外,压根就没有其他团队成员浏览过。
这说明,相互评论的氛围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,这取决于团队氛围。进一步的分析发现,主管比较授权的那些团队,团队成员勇于表达自我意见,评论氛围较好;而主管倾向于以管控为主的那些团队,团队成员总是尽可能地隐藏自我意见,习惯于服从和执行,评论氛围较差。
所以,当你发现团队成员间相互评论数比较少时,可能意味着你的团队氛围出现了问题,主管需要审视自己的管理风格是否有不当之处,是否是平常的“一言堂”伤害了下属表达的欲望?
上一篇: 什么是OKR?
下一篇: OKR是结合“战略”和“执行”的管理工具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