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红利不再、资本风口降温,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动力源于人才。
人才驱动型组织的三个关键词——
自主:以人才的创造性、灵活性、韧性,去探索出路、应对变化、攻克难关。
聚焦:摒弃官僚形式主义、不产生价值的假动作,不空耗人才精力。
成长:不因暂时失败、当前能力不足而否定人才,与人才共同成长。
以上三点,正是OKR的思想根源。
过去几年,很多企业实施OKR只是浅层的动作模仿,当涉及配套管理机制的改进、组织文化的变革,则避重就轻。
OKR与绩效评价分离,就是避重就轻。
OKR对绩效评价机制的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,需要具备——
更灵活全面的评价标准:不拘泥于年初定死的KPI,而是事后论功行赏,综合考量成果的当前和长远价值、外部环境的助力或阻力、试错的价值;
成长导向的反馈机制和文化:让人敢于给出真实具体的反馈,也敢于面对自己当前的不足;相信自己有能力成长,也相信成长必有回报;
激励成长的薪酬和任职体系:建立“设挑战-长本事-做贡献-涨收入”的清晰规则,让人有动力与企业共同成长。
如何实现以上三点?这是所有人才驱动型企业正在进行的探索,没有标准答案,但可以学习先行者经验教训,反思自身当前短板,在行动中持续改进。
上一篇: 如何用OKR方法改善招聘需求满足率?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