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认为,产品设计师(这里不区分UI还是UE)工作的重点是解决问题,不是炫技,所以有一定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。实际工作中更多是改版、优化、功能迭代等,很少有完全的0-1的设计了。OKR不仅仅是管理和考核工具,它的逻辑和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们理清工作思路、明确发力的方向。
通常来说,设计师们要有以下的工作能力:
接到需求→思考理解需求→发现问题→设计策略→落地页面→交付验收→数据反馈→改版方案
可以把O理解为接到需求后的设计目标,可以设置1-3个目标,比如界面视觉、操作效率、体验等方面。KR是明确了设计目标后,提出的解决策略。例如进行竞品对标、操作效率提升x%、视觉一致度达x%。
以设计改版为例,来看看如何拆解出OKR。
首先聚焦,明确我们改版的目的是什么?是为了让界面更好看,还是用户体验更好?这一步需要设计师与需求方、产品经理一起来明确。当然作为有追求的设计师,可以从多个目标着手。
那么经过聚焦之后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:
O1=提高界面UI组件一致率
O2=提高用户使用体验
O3=提高设计效率和可复用度
接下来需要制定出,达成这些目标需要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,明确要执行的任务。
O1=提高界面UI组件一致率
KR1=定义品牌色及辅助色
KR2=统一界面通用组件
KR3=上线后界面还原度达90%
拆解后,再检查一遍是否符合SMART原则。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对其他几个目标进行任务拆解,最终能清晰得出设计师的任务和计划。
OKR可以按年制定、也可能按月、按季度来制定,制定完成后还需要定期复盘审视自己KR的执行情况,每周的结果 review 是必然,不然就容易造成目标落空,无法继续执行下去。
上一篇: okr复盘会目的和步骤
下一篇: 慧用—OKR解析与实操技巧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