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有万全计划,当迈出腿的去实施的那刻,才知道遇到的问题是新鲜的,碰到的环境是动态的,怎么办?只能迎难而上,依据实际情况调整,才能到达要去终点。
一、以前备考模式
原来备考方式是按部就班往前推进,我是这样做的:
看书+精讲(60小时)+习题班(35小时)+冲刺班(20小时)+串讲班(20小时)+真题班(10小时)=约145个小时
我是平摊到3个月复习,145/90=1.61小时,每天复习2个小时,就可以满足要求。这是我参考去年造价师做的计划时长估算,实际上需要投入远大于估算,因为还要对抗遗忘曲线。
就我目前的复习状态,要按之前的套路去复习,每天需要约2.5小时(145/60=2.4小时)时间压力很大。
因为目前工作强度大,每天2个小时块状时间真的很难得,即使有也基本是在晚上。白天的心力资源和精力消耗特别大,晚上复习起来也是强弩之末。该怎么办呢?
二、深入思考寻找突破
先不要焦虑,定下心来想我现在有什么?我最终想要什么?最后我还缺什么?
分析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:
我现在有什么?
答:去年已经备考过,但没有通过,所以一定的复习基础;
我最终想要什么?
答:找到最终目标是要通过,以始为终,盯住主要的目标,直奔主题。
最后我还缺什么?
答:复习的方案,可落地执行的目标。
三、解决思路
有了这样的一个思考之后,我就给自己以OK R的形式来做复习,然后逐步拆解
目标O:历年真题每周一套--(实物+评价)
KR1:独立完成真题--(2-3个小时),
KR2:自测真题并标记错误--(1小时)
KR3:错误的试题标注集中复习--(2天)
KR4:重点内容章节串讲班+专项习题训练--(2天)
KR5:重新自测本卷内容做前后对比--(1天)
以上目标周日做记录复盘,总结得失。
四、优点:
1、时间复习缩短,目标明确,效率提高。
2、以考促学,加强记忆。
3、清楚知道自己的薄弱点,快速加强。
5、集中优势时间,打歼灭战,真正吃透考题思路。
五、复习检测
周末再次做同一套真题,检查复习效果,看自己是否偷懒,是否真有进步。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,做间短总结,为下周计划做参考。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