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OKR的广泛应用,OKR成了百度上的热搜词,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上了OKR作为自己走到管理前沿的标志,但是,作为企业的目标管理工具,OKR能否真正发挥作用,关键不在形式和姿势,要看企业上下是否真正有了OKR思维,组织中是否真正有了OKR的沟通环境。
1. 业务发展遇瓶颈了,应用OKR就可以实现高速增长。
业务高速增长的前提是选对方向和模式,OKR是企业找对方向之后的管理利器,但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增长放缓,或者处于稳定增长期,同时又找不到第二增长曲线,这时候应用OKR有可能让组织混乱,资源消耗又没有成果。
2. 认为OKR就是要目标足够多足够大。
OKR的目标设定要考虑时间周期,大型集团的管理高层,习惯以3年或5年为周期定目标,有的管理者习惯定口号式宏大目标,放到哪一年都可以适用,还有一次目标定太多,就和什么都没说一样,宏大、通用性高,但是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弱。一般快速成长的企业,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设定O,滚动式调整,让团队能更明确地朝目标冲刺。1年期目标对创业期公司可能是一个大战略方向了。
微信号:【YMBOKR1】,每天分享OKR小知识
公众号:【源目标OKR】,与你一起玩转OKR
3. 有了OKR,定好目标就行,分解和落实不重要。
OKR强调持续的动态调整,目标和KR设定不准确没有关系,过程可以调整。好目标固定重要,但是没有分解到清晰明确的阶段结果KR,O很可能是定的的时候雄心壮志,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。
4. 上了OKR,却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套。
上了OKR,其他机制流程政策还是老三样,领导还是一支笔,各部门还是埋头干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干好干坏还是一个样,唯一变化的是HR催KPI变成了OKR。这样的OKR也只是换了一件表面的外衣,不会带来真正的变化和结果。OKR是系统工程,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,不能当做一颗灵药来包治百病。
1、组织中个体有真正的目标导向思维
三个工匠的老故事。三个工匠在一起盖房子。行人路过,分别问他们在干啥?第一个工匠说:“没看到我在忙吗?工头安排我来砌砖呢。“第二个工匠很兴奋地说:“我在盖一栋很大的房子,等这房子盖好了,就可以住很多很多人。第三个工匠非常自豪地说:“我要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丽。我要争取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称赞我们的城市是最漂亮的。这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事情!”十年以后,第一个工匠还是一名普通的工匠,在埋头砌砖。第二个工匠成为了工程师,在工地上指挥大家建房子。第三个工匠当上了这座城市的设计师,在他的规划下,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漂亮。
是否有目标,并由此产生使命感,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企业中的每个员工,在面对工作,都有责任、有权力,也有义务思考:自己为啥干这事,我想要实现什么?对企业我应该贡献什么价值,对个人成长我应该实现什么目标?当组织中个人的目标上和组织的目标(使命、愿景和战略)都一致的时候,洪荒之力就势不可挡了。
企业应用OKR,要给员工足够的责权利,用目标和目标背后的价值指引工作,而不是用看似目标的动作或结果指引工作。
2、组织中有充分沟通的环境
谷歌在OKR的执行过程中,特别强调团队合作,在执行的过程中,把OKR当作一种沟通方式,让所有员工都清晰地了解核心目标及任务,让所有环节可视化、透明化,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顾虑,让大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意。
在国内企业管理中,很少能够像谷歌这样信息充分透明,主动沟通和沟通的支持体系就尤其重要。
源目标曾经服务过一些企业,为了在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文化,专门推动沟通项目,学习沟通方式,设置沟通机制。这样的企业行动,也能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真正的用意和导向,越来越开放沟通。
总而言之,只要能够做到对目标保持专注,进行高质量的分解,对外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,对内上下左右沟通,及时有效、拉通对齐,那不论采用OKR还是KPI,都能实现高质量的目标管理,企业都能成长。具体如何推进的形式和姿势,可以结合各自企业情况,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。
下一篇: OKR适合中国企业吗?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