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,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表了最新的致股东信,信中将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发展之道提炼为12个字——坚定信心,积极应变,做好自己。
张勇提到,过去这一年,除了业务上的变化,阿里在组织和文化上做出的一系列改变,会成为阿里未来发展的新开端。
而为了更好地实现“能力建设、价值创造”,阿里也在公司更大范围内推行了OKR,推动更好地从数字导向走向价值导向,并走向“上下同欲、左右对齐”。
图片来源:源目标OKR-目标地图
其实一直以来,阿里的管理方式都与OKR的理念不谋而合,比如张勇曾经谈到的阿里人才管理上的4点经验。
张勇主张将主动权交给更多年轻人,在创新的过程中,允许犯错。张勇的一句:创新可能犯错,但年轻人的成长对未来更有价值。更是给所有员工一颗定心丸。
OKR倡导的鼓励员工挑战自我,设定更远大的目标,相比结果更看重过程的探索和积累正是出于这样的管理之道。
为此阿里出台了多种措施,去培养年轻管理者,张勇首先提出的就是:让年轻管理者,不要为KPI而活着,只是为了一个KPI而做事情,如果这样阿里就完了。
这一点其实正是源目标OKR问世的初心,我们一直坚定地要做一款实效的目标管理工具,我们注意到90后乃至95后已经成为职场的生力军,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够用了。
OKR倡导的自下而上、公开透明、让人人参与决策的理念正是用于管理年轻一代的利器。源目标在此基础上,更是基于UI交互、功能设计、社交分享等维度,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。
不管是创立之期的“十八罗汉”,还是如日中天时的“中供铁军”,亦或是如今推动前行的“湖畔合伙人”,阿里都在坚持一个最基本的点:团队的价值。各个业务/部门/成员之间需要都协同,这是阿里正在做且将来会持续做的事情。
例如,盒马用的是菜鸟进口物流的网络,但在有更多需求的时候,盒马也会用到饿了么的运力,同时也为饿了么消峰填补。而OKR的核心价值之一,正是增强组织协作效率。
张勇对组织发展的管理心得,总结起来就四个字:纵、横、分、合。 纵与横:为了让业务快速的独立成长,付出一些协同的损失,也是值得的,速度比协同产生的价值更大。当业务进入到相对稳定期之后,为了服务需要被更好地共享,来支撑业务的效率提升,会把它横过来。
用他自己话来说,就是“你要跑得快,就要分,你就纵向。你要沉淀经验、沉淀知识积累,你就合,你就变成横向”。 分与合:快速发展新业务必须独立建制,快速奔跑。
所以阿里被称为变化最迅速的战场。从拥抱变化到持续创造变化,这一点也正是OKR近些年来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的原因。
所谓“OKR”,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,OKR体系下的目标,是由个人提出,然后由组织确定,这点与常规的KPI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。有效避免了执行过程与目标愿景的背离,也解决了KPI目标无法制定和测量的问题。
OKR相对于KPI而言,不是一个考核工具,而是一个更具有指导性的工具,它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某个团队或者员工,而是时刻提醒每一个人当前的任务是什么。
此外,阿里还大胆尝试了多元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。成立23年以来,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一个多业务引擎共同驱动发展的企业集团。
张勇提到:“我们的不同业务分布在不同的产业领域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,也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。这也意味着,它们需要拥有更独立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意识,能够根据变幻的市场需求快速做出适合自身的判断和选择。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动荡环境下市场的不可预测性,因此必须让组织变得更敏捷、灵活,让组织内的每个个体快速学习,并积极行动,让阿里巴巴的未来基于不同业务引擎的共同驱动履带式前行。
上一篇: KPI真的过时了吗?
下一篇:没有了
版权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。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